1
有一种毫不理智的剁手行为在厂商眼里,叫做“粉丝经济”
买买买,立即购买!
不买还是人?
买啊!全都买!
买啊!别犹豫!
亲爱的玩家朋友们,你是不是每天都被“买还是不买”这样古老而深邃的哲学问题困扰地寝食难安、郁郁寡欢?是什么让你钱包扁扁还心塞塞?本期游点文化,我们就来揭秘这幕后的始作俑者。
买买买就像地心引力,厂商所要做的只是轻轻一推。而当你真的迷恋一样东西时,都不用推,你就入坑了,这一种毫不理智的剁手行为在厂商眼里,有一个很时髦的词,叫做——粉丝经济。

所谓的粉丝经济,不过是让你买买买
粉丝经济就是不管需不需要一块表,苹果婊都会彻夜排起长队买苹果表,不管在普通人眼里小时代电影有多糟糕,郭敬明粉都会排起长队看小时代1234。其实这都无可厚非,也真没什么好黑的,毕竟人家都有好好做表、好好拍MV。
但游戏圈却不是这样的,对于游戏圈来说,粉丝经济就是做游戏的都不好好做游戏,跑去拍影视剧、写故事书、做动漫去了,而拍影视剧、写故事书、做动漫的都不老老实实干老本行,跑来做游戏了。通俗的说,就是“跨个界,把钱捞了”。

还是举一个正面吧,《龙之谷:破晓奇兵》算是难得的粉丝电影
当然,并不是随随便便什么鬼都能捞钱,用大佬行话来说,要有“强IP”,IP是什么,不是你的电脑IP地址,我也是被各种狂轰滥炸之后,才后知后觉原来是“知识产权”的意思,真是读书少,想装个B都跟不上节奏呢!
而对于“跨界捞钱”,至于粉丝买不买账,买完是“我去,这什么鬼?”还是“哎哟,宝贝终于等到你了!”,就要看厂商们的制作诚意了,也就是“长线经营好IP,顺便赚点钱”还是“人气这么高赶紧捞把钱,好名声坏名声都是名声”的差别。
仙剑、古剑回合单机不好做了、投资回报率太低,转而拍电视剧拍电影;《剑网3》一年卖一本设定集,定价99比市面上大部分书都贵;《梦幻西游》手游、动画齐上阵:这些都是“粉丝经济”的活例子,虽然我们都清楚,这些游戏兜售的不过是“情怀”二字,但谁让我们,都曾爱过呢?而事实也证明,这些“强IP”的“跨界捞钱”,还都没有引起粉丝的反感,甚至好评如潮。

去年刚卖完,今年又来一本设定集,剑网3告诉你,“卖情怀”的正确方式就是“好好包装情怀”
2
PC端“强IP”≠强刷钱,借壳换皮只能消耗IP
在端游市场能打“情怀牌”的游戏并不多了,早些年,金庸武侠、三国水浒我们都曾热切期盼过,但精品不多渣作却一捞一大把,再好的金字招牌也被消磨殆尽。现在,谁要再站出来说,做一款金庸正版授权的武侠,玩家多半斜眼看你并附带一句“滚粗”。 加上市面上总是冒出一些诸如《武媚娘传奇HD》这样的借壳换皮货,在PC端 “强IP”已经沦为一个笑话,不再是刷钱利器。

“三国”多如狗,对于这个IP,我已经有种本能的拒绝
3
还有谁会浪费时间去思考,如何为手机端做些新东西出来呢?
而手游才是时下最热闹的战场,空前庞大的用户规模,引来了广大淘金者一窝蜂地涌入。大家心知肚明、相视而笑,默不作声的赚快钱不二法则就是:敏锐地发现正在流行的内容,然后及时搬运过来:《爸爸去哪儿》《奔跑吧兄弟》《十万个冷笑话》等等拥有大量粉丝的强IP,往卡牌、跑酷、消除等成熟的类型一套,分分钟就能上线。一天几百万进账,一个月千万级别的流水,躁动的市场环境,还有谁会浪费时间去思考,如何为手机端做些新东西出来呢?

无一例外地往跑酷上套
想要通过手游捞钱,比端游简单得多,所谓的“强IP”跟电影市场的一些烂片有着共同性,
当一个话题被炒热,吸引到了眼球,就有了市场。连《一步之遥》《心花路放》都能出同名手游,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?
南派三叔在中国影视艺术创新峰会上就曾说过:“我们做电影的人有时候是说我想做电影,然后同时做一个游戏吧,得到一些流水的利润可以补贴我的利润,这是一个鸡贼。做游戏的人怎么想?我拍一个电影,虽然不赚钱,但是可以把它当大型的广告片使用,我游戏至少可以赚钱,这又是一种鸡贼。”
4
创IP容易养IP难,小心粉丝把你“埋埋埋”!
范冰冰在刚大红的时候每天在四五个通告之间赶场,有人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卖命工作,她说“我不知道自己还能红多久,我还有父母弟弟和为我工作的人,所以乘红的时候努力多赚钱。”,“乘红的时候拼命赚钱”——这句话形容当下的游戏人再合适不过,他们想着如何榨干品牌的最后一滴剩余价值,所以我们市面上流行的东西永远只能流行一阵子,而我们最后在看的玩的消费的,还都只是日本的欧美的那些东西。

经典之所以经典,是因为从不忽悠粉丝
很多人说互联网时代就是粉丝经济时代,谁抢占了粉丝,谁就拥有了明天,但粉丝经济绝不只是“变现”二字这么简单,厂商们不能只看到“粉丝”背后蕴藏的可观市场,而忽略了本身品质的打造。或许你骗得了一时粉丝“买买买”,但创IP容易养IP难,小心粉丝把你“埋埋埋”!
本期的游点文化就是这样啦,感谢大家的收看,栏目刚刚开播,还有很多的不足,大家快来给我们提意见吧!我是小可,我们下期再会啦!